传媒学院“山溯古韵,海启新声”暑期社会实践队调研牟平区红色文化

发布日期:2025-08-13   作者:   访问次数:

  为深入梳理胶东抗战历史文化脉络,充分挖掘牟平“千年古县”和胶东革命老区核心区双重资源优势,结合高校人才培养需求,推动红色文化与教育实践深度融合。山东政法学院传媒学院团委副书记刘晓萌、辅导员孙晋峰带领“山溯古韵,海启新声”暑期社会实践队,先后走访杨子荣纪念馆、雷神庙战斗遗址、胶东红色文化纪念馆、中华老报馆及昆嵛山革命纪念馆,开展实地调研活动。

英雄肝胆耀山河,智勇传奇砺初心。7月1日,实践队深入探访杨子荣纪念馆,追寻英雄足迹,汲取榜样力量。队员们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与珍贵展品,重温特级侦察英雄杨子荣的传奇人生,直观感受到他在战斗中的机智果敢与革命忠诚,深刻体察共产党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革命气魄。

(01杨子荣纪念馆)


烽火硝烟铭铁骨,丰碑永铸砺后人。实践队抵达雷神庙战斗遗址,追寻红色印记,感悟历史厚重。队员们透过弹痕斑驳的庙墙与展馆,回顾1938年胶东抗日武装以少胜多的光辉战役,深刻领悟人民战争铜墙铁壁的磅礴伟力,体会到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时代价值,进一步坚定用传媒力量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精神血脉的使命担当。 

(02雷神庙战斗遗址)


胶东红脉聚英魂,百年党史照征程。7月3日,实践队前往胶东红色文化纪念馆,纵览革命历程,触摸红色根脉。实践队通过聆听讲解、瞻仰革命文物、观看历史影像等方式系统梳理胶东地区从建党初期到新中国成立后的革命脉络,全面了解先烈们为民族解放奋斗的历程,切实感知胶东地区深厚的红色底蕴,领悟红色历史记忆对凝聚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

(03胶东红色文化纪念馆)


铅字铿锵载风骨,墨香永续赤子心。7月3日,实践队前往中华老报馆,翻阅旧时报刊,触碰时代脉搏。队员们全面真实了解革命岁月的社会动态,研读报纸中关于日军暴行的揭露与根据地建设的报道,感受革命先辈以笔为枪、唤醒民众的力量,透过泛黄纸页上的战地通讯与胜利捷报,重温烽火年代的理想。

(04中华老报馆)


  重走红路忆峥嵘,丈量初心砺壮志。7月4日,实践队来到昆嵛山革命纪念馆。纪念馆内,斑驳的土枪、煤油灯等文物让队员深切感悟“山沟里创造革命奇迹”的信仰伟力。同时,沿革命先辈足迹重走“一一·四”暴动路线,攀行崎岖山径,在狭小石洞中感受运筹帷幄的革命智慧,在悬崖峭壁前体悟游击斗争的艰苦卓绝,深刻理解昆嵛山精神中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内涵。

(05昆嵛山革命纪念馆)


红色记忆永不褪色,革命精神代代相传。社会实践队员将持续发挥专业优势,以红色文化为纽带,通过多元化传播手段,结合基层实践经验,运用新媒体技术讲好革命故事,成长为有情怀、精技术、善传播的新时代传媒人才,为赓续红色血脉注入青春力量。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解放东路63号

邮编:250014

版权:共青团山东政法学院委员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