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0日,适值我国第五个民法典宣传月,山东政法学院外国语学院联合山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组织了62名师生及家长代表开展了“法育青苗”法治教育主题研学活动。外国语学院高度重视本次活动,打造“观摩+体验+互动”的三维普法模式,通过历史教育、法典研习、实践模拟三大模块,构建了“理论奠基—价值引导—行为养成”的青少年法治教育链条。
在历史教育环节,研学团队首赴历下双拥公园开展现场教学。外国语学院法律英语专业2024级学生赵靓雅运用双语讲解模式,以“半条棉被”“小推车支前”等党史经典案例为载体,系统阐释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历史渊源与现实意义。随后在济南战役首战遗址茂岭山,为研学团讲解了济南战役中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九纵官兵以伤亡400余人代价夺取战略制高点的作战过程,以生动的史实讲述了法治建设与国防安全的辩证关系。
法典研习环节设置于山东政法学院民法典主题广场。外国语学院的团学志愿者们选取了《民法典》中第1198条公共场所安全保障义务、第19条未成年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等相关规定,结合“商场防滑垫缺失致摔伤”“未成年人直播打赏追回”等典型案例展开讲述,将法典条款具象化为生活场景中的权益保护的方方面面,实现了法律条文认知转化。
在实践模拟环节,同学和家长们围坐学校模拟法庭,通过角色扮演完成了“校园人身损害纠纷案”的流程审理。大家也纷纷化身“小法官”,用稚嫩却充满思考的话语表达着自己对“法”的理解,有的将法律比作“超级盾牌”,有的视为“明亮灯塔”。这种高效互动体验,在学生们的心中,播下了法治的种子。
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苏晓轶在总结中强调,本次法治研学是落实《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的重要实践,外国语学院在校团委的支持下,通过整合校史资源、法典资源、师资资源形成的“三位一体”法治教育模式,有效破解青少年普法教育中存在的认知抽象化、场景单一化等难题。
下一步,外国语学院将依托“法育青苗”品牌,加大创新青少年普法宣传形式,让法治阳光照亮更多孩子的成长之路。



